头条>正文

支付宝“七宗罪”被罚18万 | 亲,你的“花呗”还敢花吗?

2018-04-12 14:21 | 国搜江苏 | 手机看国搜 | 打印 | 收藏 | 扫描到手机
缩小 放大

核心提示:支付宝又摊上事了。近日央行杭州中心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,支付宝因涉及客户权益、产品宣传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7项违规行为,合计被罚18万元。

支付宝又摊上事了。近日央行杭州中心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,支付宝因涉及客户权益、产品宣传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7项违规行为,合计被罚18万元。


小编了解到,这已是支付宝最近一年来第三次被罚了,其中因涉及用户信息保护被罚还是头一回。向来深受“宝粉”信赖的支付宝,为何会成为监管层眼中的“坏孩子”?我们的个人隐私真的在被偷偷搜集吗?


18万罚款,这事儿大不大?

根据4月8日央行杭州中心官网显示的信息,支付宝这次违规具体在三方面:

按照相关管理条例,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对支付宝合计罚款18万元。

对此,蚂蚁金服方面回应称,“2017年下半年,我们在接受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检查时发现了一些问题。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逐项的改进计划,目前各项改进措施已经落实完毕,并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。感谢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,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。”

18万元的罚款金额,对于支付宝这样的庞然大物只是毛毛雨。很多网友根据金额判断“这事儿不大”,加上支付宝迅速认错,对它安慰甚至喊冤的也不在少数。

总之,小编在网上浏览一圈下来,发现依然支持支付宝的声音占了多数。就像第一条评论所说,并没有看懂处罚内容,只了解到支付宝带来的便利,并不知此次处罚会和自己有关。为此,小编带大家解读一下争议较多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。


过度采集个人信息,违法!

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个人金融信息究竟是什么,在2011年发布的《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》(简称《通知》)中对“个人金融信息”曾经做出解释,内容如下:

根据截图我们可以看出,个人金融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、个人财产信息、个人账户信息、个人信用信息等共计7种信息,这些恰恰是我们最重要的个人隐私。


那么支付宝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出了什么问题?央行对此的表述之一是,“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、必需原则”。


什么是“最少”、“必需”?小编查阅资料了解到,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标准《信息安全技术/个人信息安全规范》解释,个人信息的收集类型、频率和数量应在必要性的最小要求之内,即符合最少够用原则。在能达到所需目的条件下,只处理最少的个人信息类型和数量。


也就是说,如果你用淘宝买东西,支付宝只需要知道你的登录账号、联系方式、收货地址,如果你的购物信息、银行账号等也被支付宝采集了,那么这就违反了最少、必需原则。


支付宝另一违法行为“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”,我们也可根据《通知》稍作判断。

文件中明确规定,“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篡改、违法使用个人金融信息”,众所周知,关于互联网法律方面也在逐步规范探索阶段,支付宝类金融机构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出台,所以一向是沿用银行方面的法律法规。该要求适用支付宝,因此支付宝是违反了截图中的某些不当行为。


总结一下就是,支付宝此次被罚可能在收集用户信息时采取了不正当的方式,或者收集到与业务本身无关的信息,并且有可能违法使用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。


套路!时隔两年再现“隐私门”

这已经不是支付宝第一次在用户信息方面捅过篓子了。小编了解到,早在2016年初,它就迎接过“隐私门”拷问。据媒体报道,有用户发文称,“支付宝安卓版每隔X分钟(服务器指定)会在后台开启摄像头拍照,录音X秒,然后上传到服务器上,同时也会有通讯录,通话记录,附近基站和WiFi等信息。”


对此,支付宝当时辟谣称,调用摄像头拍照、录音这样的权限,是因为扫描二维码、给好友发送语音时需要用到。所谓的“每隔X分钟会在后台开启摄像头拍照、录音X秒”,是毫无根据的造谣,申请摄像头权限不等于实际启动摄像头。


与此同时,支付宝还强调,支付宝只申请业务需要的权限,不会做额外的信息采集和后台操作,更不会侵犯、泄露任何用户隐私信息。


然而近日,海淀法院在其官网发布的一则关于支付宝案件,又引起很多人的关注。案件快报显示,原告俞先生称,其在北京乐友公司购买牙膏使用支付宝结账,事后发现支付宝客户端默认勾选了“授权淘宝获取你线下交易信息并展示”,其在线下店铺的交易信息被提供给支付宝、淘宝、天猫。俞先生认为上述四公司共同侵犯了其对个人信息被收集、利用的知情权,故诉至法院,要求四被告向其道歉、删除其个人信息数据并赔偿经济损失、精神损害抚慰金各1元。

该案件中,商品交易活动和行踪都被支付宝无意中收集,而这些都属于原告个人隐私信息,俞先生认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。


其实年初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,就让人们领教了什么是“默认勾选”。当时,支付宝在道歉承诺中提到,今后对于用户信息的采集会事先征得用户的同意,并且不会过度开采和滥用数据。联想到2016年“隐私门”事件从否认变成了道歉并承诺整改,让人不禁猜测:“隐私门”是否一直都在,还是时隔两年的再现?


自己动手,把隐私藏起来

18万元的罚金,对支付宝只是“挠痒痒”,显然央行的出发点更在于警示,希望通过公示对其处罚,促进整改,继而对用户信息安全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。


然而除了政府监管外,我们自身的保护意识也要提高。可能大家也发现,支付宝有一个功能,支付宝中【隐私】设置,在这里可以根据你的设置限制别人搜索到你的支付宝账号渠道,同时也可设置自己的动态和真实姓名是否对外公开。

另外,支付宝中有一个功能大家很容易忽视,平时我们在使用支付宝的时候经常授权给第三方应用,这对我们的隐私非常不利。今天,小编就告诉大家该如何取消这些授权吧!


首先进入【支付宝】-【我的】-【芝麻信用】-【信用管理】-【授权管理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之前授权过的第三方应用,接着只需要【解除授权】即可。


需要强调的是,解除这些授权是不会影响我们继续“花呗”,这么做只是为了更好保护自己的隐私。强烈建议大家隔一段时间就进来看看,取消一些莫名其妙的授权。

相关搜索:

更多阅读

点击加载更多

今日TOP10

网友还在搜

热点推荐

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
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